-
皮草到底还能不能买?8月30号晚上,集宁国际皮草城北广场,阿古达木一开嗓,上万观众跟着唱《陪你一起看草原》,可我心里只蹦出一个问题:一件大衣,真能同时拯救钱包、面子和地球?
我挤在人群里,手机镜头里全是亮闪闪的皮衣。
模特一转身,羽绒袖口晃出玫红,像把冬天劈成两半。
旁边的大姐小声嘀咕:“这颜色,穿去跳广场舞够炸。
”她儿子补刀:“妈,你去年那件黑的才穿两次。
”一句话戳破现场热闹——买回去压箱底,再环保也白搭。
舞台左侧搭了块小牌子:2025秋冬新品,环保皮草。
我凑近看,标签写着“生物基染料、无水鞣制”。
工作人员说,新技术让用水量降了八成。
我问价钱,他笑笑:“比普通款贵两成,但寿命多一倍。
”我算了笔账,五年不淘汰,平摊下来每天不到一块钱,好像比奶茶便宜。
阿古达木唱到《酒歌》副歌,观众打开手机灯,广场秒变星海。
我却被后排一个小男孩吸引,他举着件迷你皮夹克问爸爸:“小羊会冷吗?
”爸爸愣住,半天憋出一句:“这是人造毛。
”孩子哦了一声,继续晃腿。
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环保不是标签,而是得先过孩子这一关。
演出结束,出口摆着旧衣回收箱。
我把三年前买的真皮马甲塞进去,手感有点硬,边角磨白。
志愿者说会送去再加工,做成宠物垫。
我脑海里闪过家里那只总爱钻纸箱的猫,忽然觉得,衣服最好的归宿不是衣柜,而是继续发热。
皮草城总经理徐树峰在后台接受采访,话筒怼到脸前,他只说一句:“让一件衣服陪你十年,比打十次折更有价值。
”我走出广场,夜风带着烧烤味,心里却冒出个念头:买得少、用得久、舍得扔,才是对草原、对钱包最诚实的尊重。
举报